我为湖北胖三斤!湖北优质农产品“购”放心

眼下,线上线下“我为湖北拼单”掀起全民助力湖北农产品产销热潮,湖北农产品产销快速“回暖”:荆州小龙虾订单大增,2万吨京山桥米走俏省外,宣恩百余吨绿茶发往“一带一路”沿线……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全国各地各方面都在帮湖北‘带货’‘拼单’,我们要珍惜这份情谊和信任,把握这次机会,全力抓好质量监管,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擦亮‘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名片。”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张桂华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北省实行农产品快速检测日报告制度,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负责人表示,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湖北,时刻绷紧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根弦,多年来坚持监管和生产“两手抓、两手硬”。2019年农业农村部监测,湖北省鲜活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2%,即使在疫情很严重的情况下,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仍然组织开展了包括湖北省在内的一季度例行监测,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湖北省农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定量检测农产品1798批次,全省定性检测16.5万批次,合格率均100%,当前湖北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在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是安全的,广大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食用。

绿色生产导向,提升名优特农产品标准化水平

图为“虾稻共作”的生态绿色种养模式。

4月,湖北小龙虾进入销售旺季。4月15日,在洪湖雄丰小龙虾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上水、植草、肥水,小龙虾投苗、投喂、捕捞售卖、基地内部转苗……一项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受疫情影响,今年小龙虾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三成左右,但我们主要以大规格精品虾为主,品质高,今天捞了1470斤,基本上都卖完了。”合作社负责人陈友雄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合作社位于小龙虾苗种繁育研发基地,实行“虾稻共作”的生态绿色种养模式。小龙虾吃的是新鲜小鱼、黄豆等天然饵料,个头大,白肚白鳃,肉质饱满,符合“洪湖清水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的特质。

茶叶也是湖北的特色支柱产业。“人间珍品处处有,最难忘却五峰茶”,指的就是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地理标志产品——五峰绿茶。

“今年较去年同期销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40%。”五峰汲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梅元红谈到今年的收成,直呼“没想到”,“3月份刚开园时受疫情影响,价格下跌。没想到书记、县长亲自帮我们跑销售,目前名优茶全部售出,价格已经追平去年同期!”

销售渠道畅通后能迅速站稳市场,关键在于一直以来对茶叶品质的把控。汲明茶业是五峰县第一家安装“以电代柴”生产线的企业,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产品的稳定性也得到提升,有效保障了茶叶生产标准化。“我们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所有产品都得到绿色食品认证,现正在申请有机产品认证。”梅元红介绍。

图为湖北五峰标准茶叶基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北省以名优特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农业标准制修订,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生产体系,围绕全省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投入品、生产环境、基础设施、操作规程、农产品加工贮运等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以认证农产品为重点,开展标准培训宣贯活动,稳步推进“两品一标”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开展标准进村入户活动,跨部门、跨地区合作攻坚,联合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典型;以农业绿色生产为导向,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开展畜禽水产用药减量行动,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三园两场”建设。以荆楚文化为内涵,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立健全“省级统筹、县级实施、部门督导”机制,突出“一标一品一产业”,打造了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产业振兴、脱贫攻坚的样板。以质量安全追溯为抓手,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将“两品一标”纳入追溯管理,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实行分类监管,建立监管名录和诚信档案,构建跨部门诚信信息共享平台。

梅元红说,汲明茶业去年更新换代了追溯系统,现在实现了视频监控,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后,能实时看到茶园的温度、湿度等动态信息。

点面结合监管,净化农产品生产经营环境

图为洪湖小龙虾养殖基地。

“每天早中晚,不管人在何处,都可以通过手机定时观察水塘里的PH值、水温等变化,加强水质管理监控。”在洪湖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雄丰小龙虾合作社建立了水产物联网系统,可以对养殖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监管。陈友雄说,这套系统有利于严格控制投入品的使用,所有投入品都有记录,在生产车间贴有告知书,告知工人禁、限用药品的相关事项。

管好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才有保障。多年来,湖北省以农资打假为重点,着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保持了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去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8万余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5.6万余个次。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农资打假“春雷”行动以来,湖北省已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次,检查门店1.5万个次,查处各类问题519个,曝光案件20起。

图为湖北秭归桃叶橙。

湖北还以“检打联动”为重点,着力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检,以执法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去年共抽检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6大类农产品样品3000多个,全部进行定量监测,对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全部溯源处理。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整治,抓好重点领域、解决突出问题,针对农药隐性添加、禽蛋禁用药物、牛羊肉“瘦肉精”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疫情防控期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坚持疫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两不误,组织各省实施分区分级监管,湖北省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66万人次,开展巡查检查6825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在此基础上,湖北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重点,提升县市整体监管能力,夯实基层监管基础。以强化生产主体第一责任为重点,连续多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广泛培训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知识和控制技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

图为湖北恩施小土豆。

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形成倒逼机制,督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自律。梅元红介绍,汲明茶业产品上市前要过“三关”。一是生产基地抽检制,在开园前对基地进行抽样检测;二是收购时必检制,对农民交售的鲜叶进行快速检测,如有不合格将被拉入黑名单,以后不再收其茶叶;三是出库时再检制,对同一批次茶叶在包装之前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合格后包装上市。不合格产品一经发现,立即无害化处理。

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对湖北省专门组织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线上培训,讲解合格证制度内容与要点,县乡监管人员及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等7000余人参加了学习,视频点击量2万余次,评论2600余条。湖北省自年初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以来,已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7万个,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2.9万吨,压实了生产者主体责任,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