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新茶饮”市场谁能成为下一个“星巴克”
寒冬时节,办公楼下新开的喜茶门店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下班族们排长队等候买单。另外一处的景象是,奈雪的茶新店开业,往来人群同样络绎不绝。
这大概是自2017年年初开始,中国茶饮市场迎来的一股新气象。
从一夜爆红的喜茶,到开创了“茶+软欧包”双品类模式的奈雪的茶,想成为“中国星巴克”的因味茶,以及强调东方美学的煮叶……新式茶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搅动了向来不温不火的中国茶饮市场。
特别是2018年3月份,奈雪的茶获得了新一轮资本的加持,投后估值达60亿元,紧随其后的4月份,喜茶宣布了来自美团旗下产业基金的4亿元B轮融资。
后来者层出不穷,让突然火爆的新茶饮市场日渐成熟。这不仅与中国人饮茶的独特文化背景相关,还关系到长久以来未被发掘的百亿级新茶饮市场。
最近,鲸准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新消费行业研究报告》中提到,伴随消费升级及人均消费支出的提高,以现制饮品为代表的健康类、功能类饮品种类受到消费者青睐。万亿餐饮行业中,饮品行业迎来大爆发,预计2018年饮品店市场规模达百亿级。但报告也指出,目前这个市场仅发展了三四年,时间还较短,新品牌还在不断涌现,各家处于品牌竞争阶段,还没有出现像咖啡馆一样的市场集中度。
这个规模达百亿级的新消费风口正在吸引着各路资本纷纷入局,但谁能成为新茶饮行业的下一个“星巴克”,依然是未知解。在这一巨大机会面前,我们该如何把握?
中国茶饮店发展最早来源于台湾,我们常常所喝的奶茶基本属于台式奶茶。1990年末,奶茶逐步从台湾进入大陆市场,到2010年,“一点点”奶茶品牌进入内地,彼时,现制奶茶制作仍然以粉剂调制为主,市场仍然处于小品牌林立、品质参差不齐的阶段。发展到2015年,茶饮市场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店铺设计等,贡茶、COCO都可、快乐柠檬多种小品牌茶饮逐渐点燃了内地奶茶市场的热度。
特别是2011年,台湾贡茶进军大陆市场,在大陆率先开创了“奶盖茶”,令大陆奶茶市场经历了第一次整体的上升、升级,这也给2012年喜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012年,广东江门诞生了第一家喜茶店。得益于互联网社交媒体、消费升级的发展,喜茶逐步走上了一条“网红”的发展之路,突破了传统茶饮市场的保守,给年轻人创造了一些别具一格的消费方式,也打开了新茶饮市场的导火索。
2016年奈雪的茶、喜茶纷纷获得融资,茶饮店逐渐受到资本市场关注;此后茶颜悦色、因味茶、乐乐茶等新品牌不断出现;进入2018年,奈雪的茶、喜茶又分别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越来越多的新茶饮品牌不断涌现,中国正式进入新茶饮时代。
鲸准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新消费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进入2018年来,共有16家茶饮品牌店接受了资本的融资,在资本的助推下,迅速进行版图扩张,其中6茶共享茶室是偏向传统茶馆的共享茶室,其余15家均为新茶饮店,店铺主打大店模式或对产品进行了升级。
进入新茶饮时代,茶饮店逐渐走向休闲化、社交化、健康时尚化、品牌化,这其中原因不乏以85后、90后为代表的一群新生代消费势力的崛起,带动着消费方式和品质的独特化,也出现了排长队只为一杯奶茶的“小确幸”,在各种茶饮时尚潮流中,感受身份认同感。
除了新茶饮的特征变化,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为了能够提高品质、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各类新式茶饮也开始了新的产业链探索。根据上文提到的报告分析,中国新茶饮市场上、中、下游呈现了不同的现状与竞争格局。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从下游茶饮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目前中国即饮茶市场集中度较高,康师傅市场占有率达50%。鲸准研究院认为,当行业处于龙头企业养成阶段,大企业依靠规模经济优势和品牌营销投入,可以持续稳固市场占有率,造成对即饮茶饮料市场的挤压,新的茶饮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但同时当前我国处于消费升级时代,当人们衣食住行等基础性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未来的产品趋势一定是个性化的,因此小众细分品牌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资本加持下,新式茶饮头部企业如喜茶、奈雪的茶迅速跑马圈地并利用互联网营销实现快速传播,经常排队不断,这种火爆的背后引来大量中小品牌涌入,使得北上广深的热门商圈,茶饮门店更是在商圈中心的1-3公里范围内密集分布。但鲸准研究院也提出,目前这个市场仅发展三四年,时间还较短,新品牌还在不断涌现,各家处于品牌竞争阶段,还没有出现像咖啡馆一样的市场集中度。
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6年咖啡及其他饮品店销售额合计92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其他饮品店(如甜品店、各类水吧、传统奶茶店、传统茶社、新中式茶饮等)销售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4.5%,预计2018年达537亿元。
从鲸准研究院的报告来看,未来新茶饮市场规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存量空间:传统奶茶店的升级及对已有咖啡、果汁店、传统茶馆等的替代;二是增量空间:越来越多消费者出于健康、时尚需求增加了对新茶饮的消费,参照目前咖啡及其他饮品店销售额情况,新茶饮市场规模很容易突破百亿级,比肩咖啡达500亿元。
另外,从资金规模来看,新茶饮市场也仍然拥有良好的营收前景,仅对于头部品牌喜茶盈利较好的门店来说,一天就能做出3000-4000杯茶饮,个别城市门店一个月的营业额可达400万元,喜茶在全国有102个直营门店,以此推算,喜茶每年营收可达几十亿元。
百亿级新茶饮市场,机遇不容小觑。如此大规模的新茶饮市场机会必然也会催生争相入局的“各类玩家”,而究竟什么是新茶饮品牌成为下一个“星巴克”的关键因素?
相较于不同品类的新茶饮来说,大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辨别出好茶、劣质茶的区别,单却喝不出不同茶饮的区别,这也就意味着茶饮配方被模仿的可能性非常高,那么除了配方,供应链无疑是决定茶饮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鲸准研究院报告中指出,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新茶饮品牌的发展下,倒逼着供应链改革,定制化供应链逐步形成。
相较于传统茶饮业原材料由供应商所左右的模式来说,新茶饮品牌逐步走上了一条自己研发或定制原辅料的供应链模式。这些饮品品牌商跳过传统经销商或批发商,基于自主研发,直接与原料加工商合作,形成定制化供应链,再根据研制的原料调配比例制作出新饮品。
喜茶有自己的茶园,并且还与上游茶叶供应商、原产地茶园深度合作。而奈雪的茶依赖于资金优势,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订单体量,能够通过对上游供应链的掌控,打造了一条足够深的护城河。
尽管只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快速发展,但中国新茶饮市场逐渐已经显现出一些行业痛点,具体表现为产品同质化、供应链风险等问题。
这不禁令人回忆起一个月前,新茶饮两大头部品牌喜茶与奈雪的茶交战事件,缘起奈雪创始人彭心发朋友圈指责喜茶抄袭其产品,而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则回应“创新不是抢时间占位”。
从这两位创始人的交战中不仅能看出两个茶饮品牌的竞争,也能够得出目前新茶饮市场中普遍存在严重的同质化、模仿现象严重问题。这不只是单一几家品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在新茶饮市场上依旧充斥着大量的供应商或从事加工、贴牌的小厂商。
此外,对于新成立的茶饮品牌以及知名茶饮品牌推出的新产品,受订单量等影响,也会存在供应链风险,容易出现产品稳定性供应的问题。
这些都突出显现了一个处于萌芽时期新行业的痛点。尽管如此,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仍然决定着新式茶饮终将不只是昙花一现,而是会随着消费升级的变化迎来持久的发展。
那么,未来新茶饮行业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什么将决定一家新茶饮品牌成为百亿,甚至千亿美金市值公司?答案是出海、与商业地产合作、茶饮+和品牌化发展。
鲸准研究院报告指出,以新加坡为例,由于其是华人聚集地且离国内较近,更容易发展茶饮连锁性品牌;而目前新加坡茶饮市场相当于国内3年前的发展状况,新茶饮品牌较少,极易抢占先机。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中国新茶饮行业的创业者来说,出海会是品牌发展的重大利好。
如今新茶饮品牌已经远远超过了只卖饮品的模式,纷纷发展起茶饮+。喜茶有冰淇淋和欧包,奈雪的茶也有软欧包,这不仅让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更多产品,同时也增加了顾客的留存店铺的时间,同样可以反哺茶饮的销量。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新茶饮品牌开始注重与商业地产的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同时,在消费升级趋势的影响下,越来越多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品牌化的茶饮,因此,新茶饮行业的品牌化趋势也将愈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