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守护“菜篮子”从源头抓起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从源头抓起,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身份证”及赋码溯源制度,加强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监管,让市民的“菜篮子”既丰盛又安全。

据长沙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0年,在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长沙市场上食用农产品总体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浏阳、宁乡分别获评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沙龙村坚持绿色、有机的蔬菜种植导向,产品从播种、移栽、生产全程跟踪监测,并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产品上市之前,合作社先自行进行农药残留等安全检测,数据上传浏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反馈后无问题再上市。沙龙村的蔬菜产业开始走向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我们施用的有机肥占到76%以上。因为农业设施比较多,大多是人工锄草,除草剂也很少使用。杀虫主要是用杀虫灯和黏虫板,即使打药也是合规的低残留生物农药。”沙龙村村支部书记罗平春说。近年来,该村每天向外供应数十吨新鲜蔬菜,正在全力打造“沙龙蔬菜”品牌。

据罗平春介绍,现在村里的蔬菜销售已经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身份证”制度,同时实现了赋码销售溯源管理,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登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产品名称、收获时间和数量、质检情况,生产主体名称和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关键信息一应俱全。

据了解,2020年,长沙市印发《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身份证”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长沙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通知》,全面实施“两证+追溯”工作。目前,全市960家企业注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1020家单位纳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主体名录,累计开具合格证11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1.75万吨;341家企业1057个产品入驻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平台,32家企业128个产品实现赋码销售。

晚上11点左右,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北门开始热闹起来,一辆辆大货车满载着各种蔬菜排队进场。

此时,门口食品安全监测中心的值班人员也忙碌起来。他们需要逐车检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有合格证的进行抽检;没有合格证的,先进行快速检测,检测合格才允许进场交易。

红星大市场市场监督部部长张晓玲介绍,食品安全监测中心配备了12名专业检测技术员,24小时对进场交易的食用农产品开展快速检测和抽检工作。

提到食品溯源的问题,张晓玲建议笔者看看市场正在推广的“溯源秤”。这种秤每台成本2000多元,除了计量精准外,还可以打印溯源二维码小票。目前,在猪肉、白条鸡鸭等卖品较为单一的摊位上已经全面推行使用。

扫描小票上的二维码,显示的页面有猪肉摊主的详细信息,包括当天猪肉的进货凭证和检验检疫票据等。顾客买了肉回去如果发现有问题,只要保留小票,就可以对摊主进行评价和投诉。

在没有溯源二维码的海鲜水产等摊档,经营户每天都做好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台账和销售台账,保留相关票据。

长沙海吉星蔬菜批发大市场正在推广智能交易机。据市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智能交易机可以形成进销存电子台账,更便于科学化管理。来货则一直采取门禁系统,进场刷卡缴纳交易服务费的同时,通过系统记录来货数据。

在长沙市的各个农贸市场,经营户保存进货台账待查已经成为规定动作。在香樟路旁的凤凰园农贸市场,所有猪肉摊上都悬挂着当天的进货凭据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在桂花公园旁的一家农贸市场,除了摊主自己制作的水豆腐外,出售的香干、油豆腐、萝卜干、剁辣椒等食品都有进货凭据,万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追溯供货商。

小方是第三方检测单位的技术员,她负责7个农贸市场的日常快速检测工作。小方介绍道:“每周每个农贸市场要检测36个批次的食品,一年下来每个农贸市场要检测1728个批次,市场里销售的每一样农产品都要检测至少一次以上。”

目前,长沙市已经建成200个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快检室,对入市的食用农产品实行每天检测,基本做到全覆盖。从生产到流通,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市场,长沙市对食用农产品层层检测,层层把关。同时,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身份证”制度,通过二维码、进货和销售凭据等形式实现农产品的可追溯性,有效保障了“菜篮子”的安全。长沙市食安办负责人表示,当前,群众对全市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5.8%,食品安全形势稳总体中向好。